金螳螂五项目入选全国城市更新典型案例
中国城市更新已经进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住建部2024年首次正式发布首批28个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其后2025年紧接推出第二批41个案例,总结推广城市更新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发挥典型案例示范作用。

住建部2024/2025两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中,金螳螂五项目入选。包括: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类——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城市生态修复案例——安徽省合肥市园博园项目;活力街区打造案例——北京市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
近年来,金螳螂结合土建、内装、幕墙、景观、机电等多专业管理体系,施工、设计、管理多维协同,形成综合性强、配合灵活的管理平台,植入数字化管理技术,对工期、质量的把控能力系统性提升,为客户提供前期咨询策划、中期建设管理、后期运营维护的全链条服务。
南京市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建筑群,涵盖285处院落,其中264处为民国风貌建筑,包含24处大使馆旧址、8处公使馆旧址及9处“一带一路”国家使领馆旧址,被誉为“近现代建筑博物馆”。这条承载着“半部民国史”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南京城市更新的浪潮中悄然蜕变——既保留了岁月的沉淀,又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金螳螂从2013至2023年陆续参与承建了颐和路十二片区颐和公馆、原美国驻华大使馆、原墨西哥驻华大使馆等建筑更新改造,采取“留、改、拆、加”不同的手法,对文物建筑“修旧如故”,同时通过结构修缮、加固,解决建筑老化、功能缺失等问题,以更好地满足现代商业需求,探索历史遗产的可持续利用。
颐和路公馆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奖。颐和路公馆区呈三角形布局,26幢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的花园洋房错落其间,悬铃木浓荫覆顶,街巷尺度与建筑细节经“一栋一策”修缮后得以完整保留。如今,街区在保护原有肌理的基础上,引入精品酒店、主题展馆、文艺沙龙与创意办公,让百年公馆成为可阅读、可体验、可入住的“城市会客厅”。
南京西康宾馆曾是美国驻华使馆旧址。在南京颐和路民国使馆区的时光长廊里,西康宾馆静静伫立。梧桐掩映下,造型优雅、依坡而立的西式主楼与错落有致的西式平房,是凝固的民国外交史册,简洁典雅的线条,无声诉说着中西交融的建筑之美。如何在尊重历史骨骼的同时,赋予城市更新建筑当代的生命力?答案是“守护原真,克制的现代化升级”。隐蔽的管线、符合现代标准的舒适系统悄然融入。尊重建筑的“时光胶囊”,在满足使用性、美观性、安全性基础上,保持原风格韵律。
青岛市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项目
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项目占地面积约16公顷,是老青岛市井生活的缩影,也是里院文化的发祥地,拥有现存数量最多、保留最完整且单体面积最大的里院群落,共包含106栋风貌保护建筑,总面积约9.5万平方米。
四方路街区更新项目通过对城市空间进行功能重塑、场景再造和文化提炼,在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的同时,又为其注入新的元素与文化内涵,通过营造丰富的生活场景,让文化新生、让地域焕活,实现老城的新空间赋能。
金螳螂承接了四方路历史文化街区中最大的里院建筑潍县路19号,1914年就已经建成,是名副其实的百年里院,在现存的风貌建筑中,是价值要素最多、保护最完整、元素最齐全的里院群落。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以保留原汁原味的“微更新”,“一楼一策”制定修缮、活化、利用方案,恢复老建筑原有形制,拓展建筑设计和产业策划路径,探索着历史文脉传承、街区改造提升、建筑保护修缮互融互促的可能性。
景德镇市陶阳里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
项目位于景德镇传统老城片区,规划用地面积334.74 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近年来,景德镇通过对御窑厂遗址和周边108条老里弄、明清窑作群以及近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的更新改造,由老城区改造向文化创意产业、旅游服务业转型,使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既有“书卷气”,更有“烟火气”。
金螳螂以EPC装饰总承包模式承接,涉及168栋老旧建筑,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项目重点在修缮以文化为先导、以保护传统街巷格局为前提,通过增强建筑结构安全,房屋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性能,与周边居住商贸传统功能互补。
其中,金螳螂负责的彭家弄片区改造施工区域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如今,古老的建筑被保留,充满历史感的街区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安徽省合肥市园博园项目
项目位于合肥市原骆岗机场跑道以东,总面积323公顷,原为骆岗机场旧址,于2022年8月启动,完整保留了3公里长的机场跑道,通过景观地形重塑、海绵城市建设、既有建筑更新等方式,将原有的航站楼改造为城市建设馆,打造绿色共享的城市公园。
金螳螂参与园博小镇室内精装修更新施工,涉及餐饮、酒店、文创、酒吧等多业态,以“留为主,改、拆、移为辅”的原则进行建筑更新,最大程度保留和保护既有建筑和现状植被。打造新旧交融空间,满足新的功能需要,为场地赋能。
北京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项目
项目位于长安街西延线北侧,紧临永定河,背靠石景山,规划范围291公顷,2010年首钢主厂区全面停产。2015年底北京冬奥组委落户首钢,首钢北区开始全面更新转型发展,坚持“能保则保、能用则用”,加强工业遗存保留修缮,跳出房地产开发的老路子,打造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2022年4月,在“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评选活动中,首钢老工业区(北区)更新等16个项目被评选为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金螳螂参与承建了首钢老工业区冬奥广场改造项目,包含国际奥组委驻北京办公楼、中国国家奥组委办公楼、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三馆和酒店式公寓、网球馆等。
项目施工过程中最大可能保留了原始厂房内的柱子、天车梁和剪刀撑等工业遗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工业特色冰雪场馆”风貌,属于“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城市更新是金螳螂未来重点长期发展方向,金螳螂致力于全面打造城市更新的策划、建设、运营能力,结合土建、内装、幕墙、景观、市政、机电、智能、软装等多专业管理体系,探索城市更新的新模式、新方法,为国家的城市更新行动和打造宜居智慧的城市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