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话孝善,共筑 “老有所依”
——“中元思亲・孝老敬亲”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中元时节,慎终追远,更需心怀当下。9月5日,由江苏彤日科技集团主办、苏州彤日华瑞老年精神关爱服务中心、慈惠安宁茶吧联合承办的“中元思亲・孝老敬亲”主题论坛在彤日四和中心温情举办。
本次活动以中元节“敬祖尽孝、关怀长者”的文化内核为牵引,紧扣老龄化社会下长者 “安居难”“关怀缺”等现实痛点,以文化为纽带、以问题为导向,凝聚社会合力,探寻新时代养老问题的破解之道。
沉浸式体验:设身处地,以“感”共情
下午一点嘉宾签到后进入到时间装置展区内,多例独居老人“隐形凋零”案例事件令人心痛,展示的是数字,背后却是一个个鲜活生命最后的挣扎。参观嘉宾深刻意识到“关注”不能只停留在感慨,更需要我们广大社会的行动。

嘉宾们纷纷在“独居长者关怀清单”上写下建议,“社区每周上门探访”“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等务实想法,成为大家关注的核心。
在“一平方米的尊严”体验区,以情景互动沉浸式体验,让嘉宾近距离感受长者生存的现实窘境。嘉宾扮演求租长者与“房东”互动,沉浸式体验以“60岁以上不租”“老人居住太麻烦”等理由被直接拒绝,让参与者深刻体会到租房歧视带来的无力感。一位嘉宾在心声墙留言:“感受到社会的冷漠,更多的是无奈与无助。”
文化赋能:传承孝善,以“礼”夯实底色
下午两点活动正式开始,由彤日书院福德班带的妈妈们带来的舞蹈《江山》率先登场,恢弘的舞姿与深厚的家国情怀相得益彰,为活动奠定了温暖基调。
随后,全体嘉宾参与肃穆的祭祖仪式,通过供果、点灯、上香、诵读中元节祭祖文等传统礼仪敬拜轩辕黄帝,在追思先祖的同时,传承“尊老敬老” 的文化基因。
江苏彤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化顾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常委王平在致辞中提到,中元节从不只关乎肃穆祭祀,“孝”才是其核心精神纽带,追思先祖的同时,更要将孝心化为关怀身边长者的实际行动。

他说,今天的活动兼具传统温度与现实深度:通过敬祖仪式寄托思念,文化分享中重拾孝文化基因;聚焦长者晚年困境,借体验与案例引发思考,通过中元论坛探讨养老助老新模式。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从观念转变、上门关怀等小事做起,携手为长者筑起“有尊严、有温度、有保障” 的晚年防线,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安心安度余生!
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人文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惠玲教授在致辞中肯定了祭祖仪式的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彤日在关注失能失智、临终群体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今天彤日做这样一个活动,不是形式上的,而实是切入到社会内核,直击核心社会问题。并从医学与人文关怀的角度分析了目前独居长者的安全与心理关怀问题,呼吁社区建立失独、失能等老人建立房制度。
致辞结束后,彤日书院福德班的妈妈们再度登台,以舞蹈《苏州好风光》展现江南文化韵味,赢得阵阵掌声。他们怀揣着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精神。把对生活的热忱,对传统的追崇,融入每一个舒展的动作里。

接着,高维慧知书院禅修导师徐老师做了“走进中元节”专题分享,系统讲解中元节的缘起、传统习俗及文化价值,帮助现场嘉宾深入理解节日背后的孝善内核,为后续议题探讨奠定了文化基础。
论坛论道:聚焦痛点,以“智”探寻解法
作为长期参与“365助老行项目”,并推动“彤日管家家庭养老院”招募,深耕养老一线的谢凤指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难已成为普遍问题:长者既面临住房、专业照护、安全保障等现实焦虑,更承受精神空虚之苦,对情感陪伴需求迫切。
基于此,活动论坛聚焦 “老人租房歧视、家庭养老支持弱化、独居老人安全无保障、养儿防老观念淡化” 四大核心议题,联合专家力心理学、医学、社会服务、传统文化以及人文关怀领域的专家力量,一起探寻切实可行的破局之道。

应用心理学博士,安宁疗护志愿者培训导师陆亦逊聚焦租房歧视对养老的阻碍及国家9073养老工程落地难点展开分析。他表示,9073养老工程中“90%居家养老”的核心矛盾在于适老化改造成本过高、专业照护人员短缺;而“家庭式养老院” 作为有效解决方案,却因租房歧视遇阻。其根源在于部分人存在“老人在房屋内终老即凶宅”的迷信观念,实则从传统及佛家视角看,“终老家中是有缘、舍报成佛之幸,绝非凶事”。他认为需从我们个人身边开边开始做起,改变想法,实实在在做一些事情,从而影响更多的人。
苏州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人文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惠玲教授针对独居老人健康监测与突发疾病应对提出专业建议。一方面以科技赋能养老,积极使用如智能手表、监测鞋垫等设备,对长者生命状态的远程监测,同时联动家庭与社区;另一方面要强化适老化改造,重点解决地面平整、防滑等物理安全隐患。社区要平衡“安全监测”与“隐私保护”,通过开放式助老志愿服务强化风险预警,呼吁全社会共同筑牢老人安全防线。
苏州市企业家思维研究会秘书、党支部委员,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特聘专家赵雷则建议以真诚人文关怀,填补长者情感空白。他提出,人文关怀的核心是用100%真诚挖掘并满足长者的核心诉求,而非流于程序化形式。他认为专家建议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具有重要的价值,也为彤日在为老助老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所感动。
高维慧知书院导师、国学智慧文化研修者、易学智慧文化传播者徐老师从文化层面出发,指出中国“家文化”与“孝道文化”是关怀长者的根基。他认为唤醒社会对长者生命尊严的重视需从个人做起,通过自身行动影响家人、朋友,以传统文化为支撑,让尊重长者成为社会共识。
江苏彤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文化顾问、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医院人文建设专委会常委王平聚焦“家庭-社区-社会”养老联动机制构建提出建议。他认为家庭层面需推进适老化改造并配备智能监测设备;社区层面应推广家庭式养老院和日照中心,通过志愿者陪伴、心愿帮扶解决老人孤独感,同时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医疗支持;社会层面则需出台政策,明确社区养老的人员配备、培训标准及医疗机构协作机制。对于家庭式养老院,他给予高度认可,认为其是连接家庭与社区养老的重要载体,能兼顾长者生活照护与精神需求。
发起倡议:凝聚共识,以“行”践行承诺
活动现场,由彤日华瑞老年精神关爱中心、365助老行联合发起了关于保障长者安详晚年权益的倡议书,由5位志愿者代表上台宣读。

倡议书从四大维度发出倡议:一、保障居住权益,呼吁房东消除年龄歧视,支持家庭式养老院租房需求;二、落实社区关怀,建立独居老人定期探访、紧急预警机制;三、鼓励企业参与,推动适老化改造、智能监测设备普及;四、引导长者自我规划,提升晚年生活质量。
倡议内容引发线上线下强烈共鸣,直播间内“支持倡议”“期待落地” 等留言持续刷屏,现场嘉宾也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助力倡议落地。此次倡议不仅明确了各方责任,更搭建起 “社会协同、多元参与”的养老关怀框架。
馨远女士:坚守初心,以“责”扛起担当
倡议发布后,江苏彤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管馨远发表总结讲话,她分享了彤日集团在养老事业推进中的经历与感悟。她提到,曾有一套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家庭式养老院房源,因房东家人反对被迫终止合作,而那位入住长者眼中含泪表示“我跟着你走”的期盼,更坚定了彤日继续坚持的的决心。

“长者们总想着为子女减负,我们不能让他们老无所居、老无所安。”管馨远女士表示,彤日集团将持续推动社区家庭式养老院建设,同时呼吁更多企业、志愿者加入,像“温度计” 般传递温情,像“生命探测仪”般关注长者需求。她强调:“养老不是独角戏,只有全社会携手,才能让‘视天下父母为己父母’的理念落地,让每一位长者都能安享晚年。”
此次活动既是对中元节孝善文化的当代传承,更是对老龄化社会现实问题的积极回应。通过文化赋能、专家研讨、倡议发声,不仅让更多人关注到长者养老困境,更凝聚了社会合力,为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