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人次“云”飨盛宴 第二届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落幕
江南丝竹梦,水韵运河情。随着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带来的一曲《领航》,10月5日晚,第二届“运河情·江南韵”——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正式落幕。
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展示新时代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最新成果所打造的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群众喜闻乐见的大运河活动品牌,也是第四届大运河博览会的重要活动之一。展示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国群众文化学会、苏州市文广旅局、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大运河沿线8省市文化馆(站)、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联合举办。据统计,在本次为期6天的展示周中,累计共60万人次“云”聚线上,共享这场群众文艺的盛会。
为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活动采取苏州主会场与线上展播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周通过开幕演出《映像大运河》、大型民族管弦音乐会《大运河》、线上展演《多彩的运河》《运河情·江南韵》、闭幕演出《民星荟萃》等五台节目及一场线上研讨会,多角度、深层次地演绎了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呈现了大运河沿岸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与艺术风采。
本届展示周可谓一场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连续6晚展播,27个艺术团体参与其中,汇聚大运河沿线8省市精心创编的38个舞台艺术节目,展示了京、津、冀、鲁、豫、皖、浙、苏群众文艺精华。特别是展演作品中有一大批入围第十九届群星奖评奖的优秀作品,紧密结合“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全国群众文化活动,集中展示了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鲜明的主题、丰富的节目与优秀的质量,成为了本次展示周的特色,评弹、快板、歌舞、扬州清曲、民乐、武术、杂技等轮番亮相,可谓应有尽有。为更好地彰显“云”力量,展示周系列活动在线上“全面开花”,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首页、哔哩哔哩、喜马拉雅、YouTube、Facebook、视频号、国家公共文化云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区、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数字音乐厅、大运河沿线8省市公共文化云专区等多个国内外平台同步播出,以文艺陪伴群众的国庆长假,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品味运河文化、欣赏群众文艺精品。据不完全统计,国庆期间,仅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点击量就超过24万,成为文化云最受群众关注与欢迎的活动之一,极大地提升了“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这一运河品牌与群众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群众的创造与繁荣,当下,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正构建了这样一个平台,让专业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大运河既是一条千年水道,也是凝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文脉。展示周通过运河这条文脉凝聚人心、展示时代的风采,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开拓视野、享受文化的机会。”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白雪华表示。他还提到,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苏州一直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苏州是大运河文化版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连续两届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的主办单位,苏州市及高新区也正努力构建成为运河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发展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推进全民艺术普及的过程中,引入如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等专业的团队指导、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助于推动新时代公共文化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去年四月,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与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双方定制开发“国家公共文化云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区”,联袂打造融江南音乐相关动态、演出、名师、作品、票务、文创等内容为一体的中国江南音乐文化艺术数字化品牌。央地合作一年多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已连续两届承办大运河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展示周,“国家公共文化云苏州民族管弦乐团专区”也成为平台上内容更新频率最快、流量最高的专区。此外,乐团紧抓“大运河”这一IP,用国际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委约创作了《江河湖海颂》《江南》等一批以大运河、江南文化为主题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并举办了第四届运博会开幕演出《大运河》等系列活动。未来,乐团还将持续深挖运河文化内涵,积极促进大运河文化和江南文化的互动与传播、创新与融合、传承与发展,奏响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徐馨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