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昆山巴城驶入乡村振兴“快车道”

三月的昆山市巴城镇,微风徐徐,春暖花开。金灿灿的油菜花田,叽叽喳喳的俏皮小鸟,娇艳欲滴的郁金香花,整洁美观的田园村庄以及欢快奔跑的孩童身影,共同绘就成一幅幸福和谐的新时代美丽乡村图。

幸福场景的背后是巴城镇聚焦“三农”,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完美实践。多年来,巴城坚持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做靓特色经济 让百姓口袋鼓起来

提到巴城,就不得不提起阳澄湖大闸蟹。作为“中国阳澄湖大闸蟹之乡”,巴城大闸蟹已成为昆山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全镇大闸蟹养殖户、经营户约3700户,相关从业人员近3万人。

“九十年代初,大闸蟹都是靠村民各自为营地散养,然后提篮售卖。后来镇里面相继建设了阳澄湖大闸蟹第一交易市场、美食一条街、蟹舫苑、大闸蟹第二交易市场、渔家灯火、春秋水城美食等,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市场。2000年,在昆山市农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巴城镇大力倡导群众开挖鱼塘养殖大闸蟹,阳澄湖各湖内外都设养蟹用的围网,但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各家养殖技术参差不齐,水环境保护与大闸蟹产业发展遇到瓶颈。如何统筹渔业养殖与水环境保护,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实现生态效益?巴城镇意识到,大闸蟹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势在必行。”巴城镇农村工作局副局长邢龙介绍说。

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

为此,巴城不断拆除大闸蟹围网,并投资建设了阳澄湖水上公园以修复生态,还建设了三家污水处理厂以处理生活污水。自2010年起,该镇又规划建设了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打造大闸蟹生长的“水晶宫”,以“农业创品牌、产业创特色”,积极促进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园区养殖按照生态循环,养殖尾水集中处理的原则,以池塘养殖循环水示范工程建设为中心,实现养殖尾水三级净化处理、循环利用,按太湖流域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全面提升阳澄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大闸蟹养殖生产空间。

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坚持以“政府搭台、统一管理、科技推动、渔民受益”的发展理念,形成具有巴城特色的“园区+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统一苗种、统一饲药、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品牌“五个统一”模式,推动大闸蟹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巴城阳澄湖”于2015年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驰名商标,2020年5月,阳澄湖大闸蟹获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正式升格为“国字号”农产品。“以前大闸蟹每年亩均赢利2000元至3000元,现在,每年亩均赢利可达8500元。新的养殖模式,真正让老百姓富了脑瓜子,鼓了钱袋子。”邢龙笑着说道。

昆山市阳澄湖大闸蟹产业园监测室

与此同时,巴城不断做足“蟹文章”,拉长“蟹经济”产业链,开展大闸蟹开捕节、蟹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有效聚集人气,带动自驾游,每年吸引200多万人次来巴城品蟹观光。据统计,目前巴城大闸蟹年全产业链产值近40亿元,创净收益超6亿元,真正实现了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目标。

做优科技农业 让农村产业旺起来

如果说,阳澄湖大闸蟹是巴城的一张靓丽名片,那么规划总面积5556亩的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则是巴城的另一面旗帜。基地自建成以来,秉承绿色环保理念,绿色防控技术覆盖全区域,正逐步成为昆山耕地轮作培肥的试验示范基地,优质食味稻米产业化开发基地。得益于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集约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的创新化发展新模式,2017年基地成功获批“第二批江苏现代农科科技综合示范基地”。

在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育秧中心,记者看到现代化育秧流水线,从种子准备阶段的浸种、脱水,到播种阶段的上盘、上土、洒水、播种、覆土,再到立苗阶段的自动码盘、叠盘暗化,以及培苗绿化阶段的运输、水肥管理等全过程,均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和智能化管理。

育秧流水线

“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实现了水稻育秧的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高效化管理,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优势明显。”巴城镇高标准粮油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说。据介绍,浸种、催芽实现水温、时间的智能控制,可以确保均匀催芽、整齐出芽;采用脱水机进行种子脱水,代替传统晾摊,不仅节省场地,而且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一倍以上;特别是上土及码盘实现全程机械化后,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现在,基地每小时可实现1000盘秧苗的播种、搬运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如此,育秧大棚内还配有环境监测装备及恒温恒湿装置、电子显示屏等智能化监控设备,可实时检测并控制棚内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等,精准控制秧苗成长环境,更利于培育苗间整齐、无病虫害的壮秧。

水稻集中育秧中心

可以说,育秧中心的投入使用,为巴城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尝试。而在打造粮油品牌的同时,巴城镇以万亩葡萄园为载体,开展栽培葡萄基地试验,不断调优葡萄新品种种植面积,大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全镇葡萄种植面积达3280亩,主要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等品种,年产量320万公斤,年产值4480万元,多个品种在苏州市地产优质果品评比活动中斩获金、银、优胜三大奖项。葡萄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通过举办夏季农交会、葡萄节等活动,大大提升了巴城镇现代都市农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由此,全镇形成了“阳澄湖大闸蟹”“巴城葡萄”等多个叫得响的农产品品牌,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也促进了农产品向绿色、生态、安全方向发展,让乡村振兴更有“劲头”。

做美田园乡村 让幸福指数升起来

漫步于巴城镇武神潭村,整洁的道路、清澈的河水、粉墙黛瓦的小楼、宽阔的停车场以及完善的配套设施,让人彻底刷新了以往对农村的印象与概念,并不禁发出感叹:“如今的农村老百姓真的太幸福了!”

武神潭村位于美丽的阳澄湖北岸,村庄内两河交汇,农房依河两岸建造,故村庄整体形状亦呈“人”字形,农房以传统的房屋样式为主,保持着原有的自然风貌。为切实满足全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武神潭村投资近千万元,在保持村庄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按照粉墙黛瓦水乡风貌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勾勒水韵清爽生态画卷,描绘幸福宜居乡村蓝图。先后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科普示范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昆山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等荣誉称号。

美丽的武神潭自然村

武神潭村是巴城镇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美丽见证。在巴城,像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近年来,全镇大力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建设,其中西浜村被列入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项目,龙潭湖村被评为2018年“苏州市十佳最美乡村”。目前,全镇已成功创建省级美丽村庄1个、苏州市美丽村庄2个、苏州市康居特色村1个和三星级康居乡村15个。村庄美了,人居环境好了,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更加坚实。

在此基础上,巴城镇选取绰墩山村、东阳澄湖村等村,作为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试点村,开发农业观光、乡村精品度假酒店等项目,使巴城镇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极具特色。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990万人次,旅游消费约49.5亿元。

如今的巴城,田园变花园,乡村变景区。一个个绿色公园、一块块产业基地、一处处旅游景观,一条条特色街区、一座座美丽村庄、一户户幸福家庭,连点成线、连线成片,一座融美城、美景、美业于一体的“美丽巴城”正悄然成型。

巴城镇党委书记石建刚表示:“日前,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深入昆山市调研‘三农’工作时强调,希望昆山永葆‘争第一’的昂扬斗志,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率先实现高水平共同富裕。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说,巴城愿做昆山的先行军,也愿争当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的主力队员,为努力实现农村产业“强”的特色优势,农民生活“富”的现实模样,农村风貌“美”的靓丽画卷以及乡风文明“高”的丰富内涵而奋斗前行。

责任编辑:吴亚松
发布日期:2021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