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社共融,柯桥华舍街道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
现代城市中,商贸楼宇和城市社区似乎是两个各自为营的空间,自成一体,独自繁华。但是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却让绍兴市柯桥区华舍街道在“战疫”中探索出了一条社区治理新路径。
在“战疫”中,楼宇物业与社区形成紧密的战友关系,背靠背、手拉手,开启了防疫物资共享、联防联控共战的模式,弥补了以往互动活力不足、资源途径缺失等短板。
这种探索楼社单治相加大于双治效益的“1+1>2”模式,极大推进了华舍街道城市现代化建设。
突破:共享共治放大社会治理效能
简单来说,“1+1>2”的运作分为两步:华舍街道一方面推动社区、社工和社会组织“三社”进楼宇,放大社会治理效能,把社区固有化的政治氛围、运行机制、人才队伍、文化生活带进楼宇,破解楼宇中两新党组织边缘化、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单兵作战资源少等困境,打通楼宇内部企业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楼宇与社区之间的融合渠道。
另一方面,进一步挖掘商贸楼宇中衣食住行、培训教育等各行业潜力,协力破解城市社区邻里关系淡漠、停车出行不便、人文交流稀薄等难题。
这样做的好处是,首先是空间的突破。
为高质量推进楼宇党建发展、高品质服务楼宇企业,精细化治理楼宇社区,华舍街道借鉴社区治理理念,以网格党建工作为基础,探索“1 个中心—4个片区—10个服务站—28个服务点”的网格化楼宇服务新模式,构建起以“楼宇党建”为引领,集组织关系迁转、党员教育培训、消防安全教育、防范电信诈骗、员工招聘、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人才项目申报、招商引资等多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与社区治理于一身的楼宇社区运行新机制,全面负责片区内楼宇、企业等的管理服务和“两新”组织党群工作;同时,楼宇提供酒店厨艺培训、夜晚车位借用、新华书店书籍社区驻点等空间上的资源共享,让“红飘带”连起分片区,突破固有的楼宇、社区各自为战空间上的屏障。
其次是实现了功能的突破。
华舍街道楼尚我家以“功能型党支部”管理模式、楼宇“契约化”共建模式和“楼小二”服务模式,实现金柯桥大道沿线国贸区和CBD商贸区楼宇党组织“双覆盖”,打造了以“服务楼宇企业、打造楼宇品牌、发展楼宇经济”为宗旨的服务团队,大大提高了楼宇企业党员、职工办理业务、企业经营户决策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华舍街道再次扩大助企队伍,从27名楼宇党建指导员增加9名功能型党支部书记“红小二”,再从由街道机关、税务局、市场监督局、派出所、物业构成的196名“楼小二”团队增加“红小二”和社区工作者,成为245名楼宇片区网格长,驻企团队的晋级使楼宇党建功能一再演化升级,从“建组织”到“送服务”,从“聚合力”再到“做治理”,华舍街道服务团队的角色也逐渐由原先的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组织和活动的主导者,逐渐转变为基层党建、社会治理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实现了楼宇党建的功能突破。
再次是取得了形式上的突破。运用“众筹思维”,将社区契约化共建成立的心理咨询室、家庭病床、美食协会、孔子学堂、社区合伙人等社会组织引入商贸楼宇,用丰富的活动和资源创新楼宇党建模式,增强党建活动对受众的吸引力;同时,社区引入楼宇税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各大银行、证券中心、早教中心、培训机构等社区稀缺资源,激活楼宇资源动能,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楼宇企业扩展商品销售渠道、打响企业运营品牌。不管是楼宇组织进社区,还是社区组织进楼宇,用一纸契约打开共融的窗口,将社区的人口资源和行业的个性优势互补长短,形成“楼宇+社区”的生活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更有利于推动楼社共建到共享的成果转化。
优势:资源共享让楼宇管理更精细
“楼社共融”的好处极快凸显出来,使得楼宇管理更加精细,生活之忧得到缓解,文化生活越趋丰富。
随着楼社疫情共管共享后,社区治理进楼宇好像打开了方便的大门,楼宇物业与社区干部似成了患难兄弟,许多防疫、消防培训一叫就到,停车规范、垃圾分类、消防整改、资料宣传也配合到位,楼宇资料提供、会议通知也保质保量,可以说楼社共建融合通道已敞开。
“三社”进楼宇后,街道对4大片区楼宇管理更精细精准,服务系统、反馈系统更加畅通高效,助企团队更担当有为,如帮助楼宇企业引进项目12只,其中总投资53亿的龙之梦大酒店、10亿的总部金融园区、5亿的邻里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中;走访企业1843次,面对面累计协助企业解决问题282起,如成功签约3只文化项目;完成10家重点税源企业注册;指导广迈纺织有限公司申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奖励,协助舜柯、元舜等400余家楼宇企业完成公司注册或注册地变更;特别是帮助旗王工艺通过“省级成长型文化企业”评审,其中助企团队评审准备期间累计跑腿20次,协助树立各类评审材料207页,每天与企业负责人通话超过100分钟。
楼社共融后,医食住行、防疫防火等生活之忧也都有了更多解决的渠道。如疫情期间,片区社区党员群众组建56人的志愿者队伍,协助物业守好楼宇小门,提供每日口罩、监督防疫消杀情况。在得知商贸楼宇企业外来人员因疫情租房特别困难时,片区社区发动小区居民统筹租房,为楼宇47位企业员工解决住宿问题。“美食”社区合伙人参与楼宇“白领午餐行动”,社区家庭病床签约医生参与楼宇“年轻人医小时”培训,社区国家级心理导师编辑网络心理课缓解楼宇白领因半失业防疫焦虑心态等等,化解楼宇员工疫情期间吃饭、就医、心理等生活之忧;签约轻纺城体育馆、天马大酒店、宝龙广场等楼宇,为周边楼宇提供晚间临时停车场,缓解社区居民停车难问题。借鉴楼宇地下停车场车辆不能进电梯的做法,在社区中推行电梯安装智能监控做法,一有电瓶车进电梯就亮起警报灯,防止楼道电频充电再次引发火灾。
楼尚我家设立的“楼尚情团”团建联合会、“华青汇”企业家座谈会、“惊鸿”健身俱乐部、“思华年”摄影联合会、“馨港湾”心理疏导室、“六味书屋”读书会、“珈人角”瑜伽课等社会组织,让楼宇白领、社区居民一同参与活动,不仅融洽了两个领域群体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发现是同一小区的邻居,还促成了深厚的友谊。如人利社区组建国际志愿服务队伍,为辖区内225家外商企业的外籍人士开办孔子学堂、中外文化交流会,邀请外籍人士参与中国传统节日,邀请出入境局办讲解政策,帮助他们从语言、文化、政策等方面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几位楼宇中的外籍人士就因为多次参加社区活动,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这些楼尚我家的社会组织既有楼宇的资源,如楼宇成功企业家、新华书店和图书馆的图书;也有社区提供的资源,如社区国家级心理导师、瑜伽老师、百姓健身器材等,楼社共享为楼宇白领和社区居民带来更多的文化生活的享受。
创新:党建引领楼宇经济做大做强
“楼社共融”作为一项创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变“经济体”为“社会体”,提高了楼宇“政治性”。
随着商务楼宇的发展,楼宇不仅仅是“两新”组织聚集的经济生产空间,而且是大量党员白领聚集的重要的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空间,提升商贸楼宇“政治性”,对楼宇中的党员群众进行吸纳、管理、服务和组织动员,是新时代提升党的组织力的必然要求。将楼宇作为物理性的党建空间来对待,对照社区党建一样设置党组织、投入党建资源。
“楼社共融”改变了以往各扫门前雪的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互补空”。
通过发挥楼尚我家服务中心的枢纽功能,充分融合社区党组织、工青妇等其他条线资源,借势借力,吸引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和社会资本的共同参与,改变楼宇、社区各自唱独角戏的局面,在众筹共建中营造紧密的“楼社关系”。
“楼社共融”同时创新了党建活动形式,突破原先自上而下的单向度党建模式,注重党建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和获得感等多维效果,促进党员在学习教育、休闲娱乐、文化欣赏、交往互动等各方面的发展,增强基层党建的吸引力,避免党建活动“老八股”。(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