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天启雷一鸣:科研的最大价值还是造福社会
在晴朗的夜空,或许人们有机会能看到地球外围人造卫星掠过的身影。但这些神秘的卫星都在执行什么任务?我们根本无从得知。
而我们今天要谈的,位于苏州高新区的这家高科技公司,正和这些卫星的“神秘任务”有关。他们的工作正是通过人造卫星对地球进行不间断地电子扫描,从而获得海量的地理数据。而这些地理数据,也日益成为我们现代“大数据”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谈工作】不神秘,但要有所保密
提到地理信息产业,很多人都不熟悉。但相信大多数人对外卖平台、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手机应用都不陌生,而这些常用软件,都属于地理信息在人们衣食住行中的实际应用。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没有地理信息的数据支持,你点的外卖根本就送不到你手上了,因为外卖小哥根本找不到你的位置。”
说话的是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CEO雷一鸣。出生于1987年的他看上去非常年轻,但实际上已经从业遥感及地理信息应用行业近十年了。
雷一鸣介绍说,在地理信息的生活应用方面,与普通老百姓最相关的就是导航地图了。而如今,地理信息产业在农业、城市、能源、文化、教育、国防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有时候,外卖小哥的定位也不是太准确。”雷一鸣打趣说,这主要是因为导航地图给的位置其实并不是真实的坐标,是经过技术处理的,而一般地理位置应用,只要保持相对位置是准确的就好了。因为真实地理坐标,已经涉及到国防安全了。
“所以这也是很多高科技企业比较低调的原因,因为有些东西确实涉及到保密工作。”
【谈项目】落户苏州是天时地利人和
2013年,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落户高新区,与此同时,脱胎于基地的苏州中科天启遥感科技有限公司也同期成立,成为一家专门从事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处理、空间大数据增值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这也是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部署。”雷一鸣介绍说,中科院研究所有很多科研成果,其实都是可以转移转化来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的。
2004年,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北京孵化的SuperMap超图软件(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转化为高技术应用项目,继而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既然北边可以取得成功,那么南边也一定可以。”
雷一鸣说,选择落户苏州高新区,也是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努力协调的结果,周院士老家是江苏南通海安的,一方面想为家乡做一些事情,二是结合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中科院成果转移转化的需求,开展产学研探索,发展地理信息和文创产业,服务地区经济,惠及万千大众。
实际上,中科天启先天就拥有良好的资源和优势。依托政府的政策扶持,中科院地理所、遥感所、武汉大学等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技术支持,中科天启在初创的几年里,一直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强化研发投入,取得了很多实质性的成果。
目前,中科天启拥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程实验室,2个工程技术苏州分中心,3项苏州实验室,1项高分中心和1项博士后基地等多个创新平台;还拥有遥感图像处理、遥感信息提取及遥感大数据等近90项软件著作权,并已申请了29项发明专利。
【谈原理】 就是“超大”的数据分析
“一方面是收集数据,但更重要的还是要研究数据。”关于中科天启到底在做什么?雷一鸣做了一个简单的比喻,但他说的这个数据分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而中科天启则每天从各个卫星接收站获取大量的卫星数据,再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处理,并持续进行数据研究。
这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你要知道数据量有多大?是每天10TB(1TB=1024GB≈105万MB),而经过初步技术处理后,这些数据还会增长3-4倍,即变成30-40TB的巨大数据量!而且是每天!
庞大的数据体系也需要硬件的支撑。所以,如今的中科天启也有着一个巨大的机房,这是他们和华为共建的一个PB级机房(注:1PB=1024TB),一期机房就占地300㎡,后期规划还要再扩容700㎡……
“对这些庞大的数据进行分析,或者说进行一些类别的分析,就能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数据,这些数据也能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雷一鸣笑着说,也许这些数据在普通人眼中不算什么,但对于他们来说,可都是宝。
目前,中科院地理所苏州基地还与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地理时空云平台,也可以将这些数据提供给有需求的社会各行各业,真正发挥出遥感大数据的社会价值。
【谈应用】最直观形容是“千里眼”
即使登高眺远,肉眼所及范围也十分有限。但几万米高空之上的卫星,克服了人类自身的局限,犹如“千里眼”,让所视范围呈几何倍扩大,而卫星所看到的一切,在经过技术分析后,也将成为对社会生活大有价值的“情报”。
“比如我们高新区,我们通过数据分析,就能准确地知道苏州高新区域内3000多家工业企业位置在哪里,实际占地面积是多少?都可以实现精准定位,并锁定到每一幢工业用房。”
雷一鸣介绍说,遥感大数据的价值所在,并不是简单的地图测绘,近两年来,中科天启积极开展遥感大数据在农业分析、国土监测、城市规划、执法监测、生态监测等多个领域的服务与应用,均取得了卓越成效。
比如农业分析这一块,如果对数据进行针对性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到一个区域内每一块农田的面积,它的边界在哪儿?种了什么作物?而如果在技术进一步研发后,还能知道作物的长势、病虫害等信息,甚至能对一种或多种作物做长势和产能预估。
“比如,苏州全市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通过足够的数据分析,是可以得到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数量的。”
雷一鸣强调说,数据分析研究也有不同的阶段,研究的深度越大,所得到的信息参考价值就越大,目前而言,他们正在针对很多社会应用方面进行研究攻关,只要假以时日,相信都能取得成果。
“因为数据就在那里,很多答案就在那里,就看你研究的深度有没有达到。”
【谈发展】高新区的支持非常关键
转眼之间,雷一鸣在苏州呆了6年多,已经成为了一个新苏州人,而回忆这些年,有艰苦的付出,更多的还是长足的收获。
“高新区的发展是非常良好的势头,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样。”雷一鸣说,从热闹的北京刚到苏州高新区组建公司时,过了饭点比如下午两三点都吃不上饭,因为当时周边的配套服务还不是很完善。但这些问题很快就不成问题了,因为高新区的发展真的是日新月异。
“高新区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支持。”雷一鸣坦言,科研企业和一般公司不一样,因为从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真的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没有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他们这一路可能会走的更加艰难。
“基地建设上,优惠的土地价格;办公场所的租金优惠;低价的人才公寓;承接一些部委级、国家级科研项目,除了项目资金外,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
雷一鸣说,中科天启成立后,其实很长时间内一直在做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没有立刻走市场化的道路,高新区的一些政策扶持,实际上对前期科技研发和技术研发起到了有力的支撑。
这些支持,也在今天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前期技术研发使得中科天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等多项荣誉,这在同行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目前一些技术都已经成熟,落实到应用,且产生了效益,都有了成功的案例。”
据雷一鸣介绍,目前中科天启已经成功地在上海、湖南多地开展了“城市土地监控”(针对违建)、“农作物范围监测”(供政府财政补贴预算参考)等多个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而依托高新区人才、研发、产业、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支持,中科天启在总部的大数据优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未来将不断地有更多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行业应用,不断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科研的最大价值还是要造福社会。”正如雷一鸣所述,中科天启创立之初,就决定要做一家不一样的地理信息公司,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优秀科研成果回报社会,真正创造社会价值。
【遥感大数据】 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积极牵手“大院大所”高水平构建创新策源地,聚力攻坚核心技术,全面升级科创服务能力,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生态,形成了“创新高地”持续攀高的生动样本。
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这个重要创新源,在一系列政策激励下,已整合了包括中科天启、图新网络、蓝迪软件、昂舟信息、坚石数据、GIS培训等科技企业在内的地理信息公司集群。
地理信息技术服务已广泛应用于高新区的农业、湿地保护、道路更新等各个领域。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信息与文化科技产业基地会立足苏州高新区,辐射全国,助力数字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