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部位过度清洁 反而容易致病
虽说讲卫生是个好习惯,但我们身体的有些部位并不需要过度清洁,保持正常清洁即可,过于追求干净反而可能成为疾病诱因,甚至让疾病反反复复。尤其是以下几处,更得注意!
1 脸部过度清洁:会变敏感肌
不少人认为,脸部每天暴露在外、风吹日晒,还有各种化妆品残留和污染物附着,“脸上很脏”,需要细心清洁。于是,频繁用洗面奶洗脸、定期去角质,各种洁面仪、排毒面膜轮番上阵。“殊不知,这些过度清洁的方法只会损伤你的皮肤屏障。”
洁面的目的是将脸上的灰尘、汗水等排泄物、化妆品的污染物或残留物清洗干净,并不是要将脸上的油脂全部清洗掉。“皮肤上的油脂,是维持皮肤微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成分,过度清洁后腺体就会受到刺激,每受到一次强烈刺激,就会更加强烈性地分泌油脂,皮肤反而会越来越油。”自治区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郭静提醒。另外,频繁地深度清洁面部,会破坏皮肤最外层的角质层,我们皮肤85%的保湿功能靠角质层在维持,如果角质层去除过多,皮肤就会异常干燥,皮肤的敏感性也会加强,变成我们常说的“敏感肌”。
2 常吃清肠茶排毒:肠道可能变黑
很多人相信经常清理肠道,能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因此盲目吃一些清肠茶。但实际上,肠道如果被清理得太干净,反而可能会破坏肠道微生态平衡,使内环境趋于恶性循环,影响到人体免疫力。
生活中,一些人经常会喝点“清肠茶”,尤其是一些便秘人群,但一定要当心是否含有泻药成分,比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大黄、番泻叶等对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长期服用,不仅会使肠道菌群紊乱、加重便秘,损伤结肠黏膜,还可能使肠道变黑,出现结肠黑变病,甚至增加肠癌的风险。”宁医大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张飞雄提醒。
3 常掏耳朵:易诱发炎症
每个人耳朵中都有耵聍(耳屎),这是新陈代谢产物,但很多人会忍不住经常去掏耳朵,清理耳屎,其实这并不科学。耳朵清理得太干净,反而会导致失去屏障保护,引起真菌滋生。
“耵聍是耳道皮肤耵聍腺的正常分泌物与皮屑等结合形成的。”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认为,耳屎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具有抗菌作用,能维持耳道中弱酸性环境,还能避免受到小飞虫或外来物质入侵,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常常掏耳朵,容易破坏外耳道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保护层,引起耳道干燥结痂、霉菌滋生、耳道奇痒等不良后果。少数人还会出现耳道长炎性肉芽肿、耳道疖肿等。
通常,耳朵有自洁能力,在我们咀嚼食物、打哈欠或说话时,耵聍可跟随下颌关节运动和体位变化排出,一般不需要特别清理。如果碰到耳道耵聍太多,引起了耳痒及堵塞感,需寻求医生帮助,对耳道做深度清洁。
4 滥用洗液:洗出妇科病
“女性的生殖三角区是一个需要备加呵护的地方,易被细菌侵入,出现生殖系统炎症。一些女性很爱惜自己,每天都用各种含有杀菌、消毒成分的洗液清洗。但是过度的清洁和滥用洗液会改变酸性环境,生殖系统的自洁功能遭到破坏,各种细菌乘虚入侵,反可能诱发妇科炎症。”自治区人民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李熳提醒。
另外,女性私处自身就具有洁净功能,如果分泌物异常,建议最好去医院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特定的洗液。
5 常抠鼻子:易破坏鼻黏膜
经常情不自禁地抠鼻子,对鼻腔也有一定的危害。
“我们的鼻毛和鼻子分泌的黏稠物,会过滤、黏住从空气中带来的灰尘和细菌等物质,这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避免它们进入我们的人体。频繁地挖鼻孔,容易造成鼻毛脱落,分泌的黏稠物质也会被破坏掉,鼻腔内就会变得干燥,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也能顺利地闯过防线,进入人体中,人体容易出现打喷嚏、过敏、上呼吸道炎症等症状。”邓斌医生解释。
感觉鼻腔内有异物时,可以先用温水冲洗鼻腔,这样可冲洗掉一部分异物,没有冲掉的也会在温水的作用下有所软化,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或者是专门的棉签,缓缓塞入鼻孔后再旋转着取出来。当空气质量较差或患有鼻炎、鼻塞者,可借助洗鼻器清洗一下。
一般来说,鼻腔有自我清洁能力,不宜过于频繁、用力清洁,特别要避免用指甲用力抠,以免破坏黏膜,引发细菌等炎症感染。
6 频繁洁手:当心湿疹
疫情防控期间,为做好个人防护,很多人对手部卫生格外重视,但频繁使用洗手液洗手也给一些人带来困扰。
“已经习惯了,现在即便是不出门,每天也至少要洗十多次手。一开始只是一个指缝又红又痒,然后是双手所有指缝都红痒,现在蔓延到手背了。”在皮肤科门诊,35岁的秦女士向医生述说。
郭静主任告诉秦女士,“勤洗手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但对某些过敏体质者来说,反而带来麻烦。洗手太频繁以及经常用洗手液、消毒液等,都是引发湿疹的重要原因。”
如何保证勤洗手的情况下,把对皮肤的伤害降低呢?要做到“洗手液和护手霜并存”。每一次洗完手后都要马上涂上护手霜,可以锁住皮肤水分,保护皮脂膜。平时做家务或是做消毒处理时,戴上内棉外橡胶的手套操作,减少刺激物对手皮肤的各种伤害。